<rp id="qic44"></rp><th id="qic44"><pre id="qic44"></pre></th><li id="qic44"><acronym id="qic44"></acronym></li>
  • <em id="qic44"></em>
    1. <dd id="qic44"></dd>
      1. 手機掃描訪問

        微信登錄
        首頁 >> 2023年中國科學院年度創新人物——王核

        王核:論文寫在雪域高原 實現找礦理論和實踐雙突破

        來源: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


        王核,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、礦產勘查學科組組長。主要開展礦床學、成礦預測和礦產勘查等領域研究,陸續發現白龍山超大型鋰礦等10多個礦床(點),為滿足我國戰略資源重大需求作出重要貢獻。

        一、瞄準學科前沿,強化使命擔當

        王核秉承“敬業、勤業、精業、樂業”的理念,不忘報國初心、30年如一日潛心研究。圍繞西昆侖典型礦床和成礦規律,歷經艱苦勘探,在找礦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重大突破,為實現我國稀有金屬成礦、找礦理論躋身國際前列奠定堅實基礎,也為解決我國鋰資源短缺難題作出突出貢獻。

        二、滿足國家重大需求,推動科技創新

        面向國家戰略礦產資源重大需求,在稀有金屬成礦理論與找礦預測方面產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。

        一是創建“偉晶巖脈對稱分帶找礦模式”。通過研究白龍山一帶的偉晶巖脈群分帶性、不同區帶偉晶巖巖脈的成礦特征,創建了“偉晶巖脈對稱分帶找礦模式”,總結了偉晶巖型鋰礦床的三個找礦要素,相關成果發表在Lithos和Ore Geology Reviews等刊物上,為鋰礦的找礦勘查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。

        二是發現白龍山世界級超大型鋰礦床。率先在白龍山巖體北部發現白龍山鋰礦,與隨后發現的雪鳳嶺鋰礦構成長15km的含礦偉晶巖脈群(北礦帶),在白龍山巖體南側陸續發現了雪盆、雙牙等鋰礦,構成了長25km的南礦帶。白龍山超大型鋰礦床預測潛在資源量還有氧化鋰506萬噸、氧化鈹16萬噸、氧化銣31萬噸等,鋰、鈹、銣、鉭稀有金屬均達到超大型。相關成果發表在Lithos和《大地構造與成礦學》等刊物。

        三是提出在西昆侖-東昆侖-川西存在一個2800km長的古特提斯域的鋰成礦帶。在前期研究基礎上,認為喀喇昆侖存在一個600km的成礦帶,并提出在西昆侖-東昆侖-川西存在一個2800km的古特提斯域鋰成礦帶及“LRN”(Li-Rb-Nb)鋰礦新類型,豐富了相關成礦理論,研究成果在《地質學報》、Economic Geology上發表。

        四是白龍山鋰礦的初步勘探和開采取得重要突破。2018年以來,首采區3.02平方公里備案資源量:氧化鋰68.24萬噸、氧化鈹2.18萬噸、氧化鈮+氧化鉭0.82萬噸。白龍山鋰礦一期300萬噸/年已投入生產,依托其建設的全球最大的鋰礦一體化項目啟動,標志著開發利用進入實質性階段。

        三、野外耕耘不輟,成果產生社會經濟效應

        王核長期奮斗在雪域高原,腳踏實地、奮勇拼搏,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。白龍山超大型鋰礦的發現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經典案例,其經濟潛力巨大,僅探礦權出讓即為20億元。按2023年8月碳酸鋰平均市場行情24.5萬元/噸,該礦潛在資源量氧化鋰506萬噸,潛在經濟價值超過3萬億元。



        欧美成人亚洲国产中文精品

        <rp id="qic44"></rp><th id="qic44"><pre id="qic44"></pre></th><li id="qic44"><acronym id="qic44"></acronym></li>
      2. <em id="qic44"></em>
        1. <dd id="qic44"></dd>